2022-05-06
来源:扎鲁特公安、平安通辽
测风塔是风电项目监测风源数据的装置,每座测风塔造价10余万元,就是这个风电企业的重要设备却被窃贼特某“变宝为废”,以每座6000元左右的价格送进了废品收购站。
3月30日,扎鲁特旗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大唐扎鲁特风电场职工张某报案称,外围巡检队伍在巡检中发现,风电场24号风力发电机组与25号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测风塔被人拆走,经场内查实此测风塔处于工作中,价值10多万元。接到报警后,扎鲁特旗公安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进行勘查现场并调取周边视频监控,由于发案后未能及时发现报警,导致案发现场破坏较大,且失窃测风塔位于荒无人烟的山顶,给案件侦办工作带来不小的阻力。侦查员通过反复勘察现场,克服重重困难,在警支大队的全力配合下,进行深度分析研判,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及活动轨迹。
4月13日,办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特某依法传唤至扎鲁特旗执法办案中心。特某对自己盗窃大唐风电测风塔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民警进一步工作发现,1988年出生的特某劣迹斑斑,曾因盗窃先后服刑7年。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再次回到盗窃的老路上来。几年前,特某被风电项目雇佣安装过测风塔,熟悉其拆解步骤,便产生了盗窃测风塔卖废铁的想法。
2021年10月,特某伪造了与风电公司的拆卸合同,明目张胆地雇佣废品收购站的货车和工人,先后在霍林郭勒市周边山坡上找到5座测风塔,并将测风塔拆卸分解,以每吨2700元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所得赃款全部用于日常消费。
2022-05-06
金风科技全面贯彻ESG理念,近日,全资子公司天润新能获得由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碳中和的新能源投资企业。2021年,天润新能采取了强有力的减排措施,运营边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5819.35tCO2e(较2020年度降低18%),并进一步通过认购并注销等量的国际自愿减排量(VCS)及国际绿证(I-REC),实现公司2021年度运营边界碳中和。
天润新能作为非控排企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方针,积极主动、自愿开展公司运营边界降碳工作。
自2016年,公司对运营边界相关能耗和排放数据进行管理,至2020年下半年,结合“双碳”背景形势,引入HSE信息系统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对公司在建项目、运维场站、办公区域等场景按月统计各类资源能源、原辅材料、废弃物排放等相关数据,准确、及时地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对公司能源消耗数据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数据可追溯、可核证。
2021年6月4日,天润新能正式对外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对公司运营边界内的减排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具体措施。
天润新能作为新能源投资企业,竭尽所能挖掘体系业务的节能潜力,发挥“环境日”、“低碳日”等主题活动月优势,在全公司内营造浓厚的节能、降碳、可持续发展氛围。
2021年度,公司采用了建筑物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自发自用、运维场站更换太阳能路灯、老旧风力发电机SVC改造、优化SVG设备运行方式等降低外购电力的具体措施;通过积极探索开发风电制氢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多样应用场景,建设完成了多个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网、制氢等项目,为后续进一步探索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在运维车辆上安装GPS,有效地监管车辆实际运行情况,提高了车辆利用效率,降低了移动源燃料燃烧的碳排放。
未来,天润新能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进一步探索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链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双碳”国家战略,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行业优势,助力客户、上下游实现碳减排、碳中和。
来源: 金风科技
2022-04-28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4月22日,广西公司国电优能全州风电有限公司国能全州青山口二期60MW项目风力发电机组设备采购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根据公示,金风科技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投标报价9428.500008万元,折合单价1730元/kW。
据悉,国电优能全州风电有限公司国能全州青山口二期风电场工程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与资源县交界的全州县大西江镇、龙水镇及资源县梅溪镇一带山脊上,采购单机容量4.2MW及以上,叶轮直径≥171m,轮毂高度100m-140m,项目总容量为60MW(其中3总容量为5.5MW的移位风机不在本次招标范围,本次招标总容量为54.5MW,总容量允许偏差不大于2%),2022年7月30日前全部风机交货。
详情如下: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特别声明: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2-04-27
公司将继续稳步拓展陆上、海上及海外市场,努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跑者。
特别声明: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12-23
岁末,在海上风电项目火热抢装的同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截至2021年11月14日,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较2016年底实现翻番,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在风电机组设备中,变流器作为关键设备之一,与并网环节密切相关。风电变流器规模一般以装机容量计算,每台风机配备一套变流器设备,由此,其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然到来,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必将带动上游变流器的稳定需求。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呼唤
受益于“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行业一片飙红。业内分析指出“十四五”风电要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不低于6000万千瓦,助力12亿千瓦装机目标的实现。
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新一代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参与博弈,电能质量领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需求。
风电作为主体能源、发展主力军,市场迎来巨大红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能源发电也有其固有的波动性、低抗扰、弱支撑特征,大规模并入电网给其安全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
2011年,甘肃酒泉风电基地598台、84万千瓦风电机组相继脱网,而事故的起因是某风电场一次“一般性电网电压波动”的事故。脱网事故导致电压大幅波动,甚至波及甘肃电网,对整个西北电网造成威胁,这在当时引起了行业巨大反响。
风电与电网建设之间的协调是其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之一。风电变流器可以使风机处于最佳发电功率状态,同时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频率、幅值不稳定的电能,转换为频率、幅值稳定的、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后并入电网。
一方面是需求旺盛的装机市场,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并网友好型求解,风电变流器市场前景可期的同时,未来还有多个“关卡”要闯。
国产化品牌替代需加速
1986年5月,我国第一座陆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揭开了我国风电从无到有的发展大幕。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风电技术也在突破创新,关键设备方面国产化的水平明显提高。
在发展早期,因技术及工艺设计难度大,可靠性要求高等因素,风电变流器等变频技术被国外电气巨头所垄断,设备主要依靠国外厂家供应。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据了解,早期国外供应商变流器单台售价100万以上,质保期三年,此外,质保后续繁琐的售后条款和高昂的售后费用等问题日益凸显,极大掣肘我国风电健康加速度发展。
为此“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支持了风电变流器的国产化,在政策指引和行业鼓励下,国产化风电变流器品牌实现了华丽转身。
2009年左右,风电变流器开始进入国产化替代阶段,部分风电整机商龙头设立自己的变流器子公司,同时独立变流器生产厂商也广泛参与市场竞争,这期间,以禾望电气、阳光电源、海得控制、日风电气等一批企业为代表的产品脱颖而出。
时间来到2021年,历经十几年发展创新,中国风电变流器产品平台已经实现了双馈机型1.xMW-6.XMW,全功率机型2.XMW-12.XMW的全覆盖,国产品牌风电变流器伴随着中国风电行业也迈入了大功率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变流器对产品功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抗高湿高盐雾性能的要求更为苛刻,技术壁垒极高。
此外,风电变流器的国产化,便肯定重点提及IGBT。“双碳”目标利好,产业发展对IGBT的需求量级增大,但在中高端领域90%以上的IGBT器件依赖进口,IGBT国产化需求刻不容缓。
未来随着平价时代到来,风电规模化发展和走向深远海,国产变流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竞争力破局平价未来
国内风电产业链经过多年成长已经逐步告别混战,变流器市场国产和进口的角色已发生转变,竞争格局以主机厂自供VS第三方供应商为主。
目前风电变流器市场龙头企业,其产品及技术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发展及市场的验证,行业存在技术、认证等多重壁垒,对新进入者门槛限制较高,风电变流器产业链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面对未来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的机遇,要想不被超越,唯有不断突破,二三线的变流器厂家也要发力迎头赶上,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要素。
据了解,2009年禾望电气率先实现国内变流器整机批量供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发布了风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场站生态系统,在漂浮式等方面也有提前布局。
阳光电源更是已经完成了12MW海上风电变流器的电机带载测试,配套应用于大功率固定式和漂浮式风机,还发布了“风储一体变流器”新品,变流器规格涵盖2MW-15MW功率等级。
日风电气主营1.5MW、2.0MW、2.5MW、3.0MW双馈式风力发电变流器、2.0MW-5.5MW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器。
海得控制相继研制出高性价比1140V三电平全新拓扑的全功率变流器(5.0MW-6.0MW)和1140V三电平双馈变流器产品(4.0MW-5.0MW),并在业内率先实现5MW-6MW产品的批量供货。
天诚同创、新风光、瑞能电气等其他国产品牌在争取销量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自己。
今年陆上风机价格普遍低于3000元/kW,海上整机也惊现低价,面临平价甚至更低价挑战,整机成本降低的同时,风电变流器也将承压。
如果将风电比作一场马拉松,风电变流器企业如何坚守品质底线,突破技术垄断做大做强国产化品牌,还需不断“闯关”。
2021-12-21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风机开启国产化发展至今,直驱与双馈作为市场上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各有优势。同时,半直驱也悄然迎头赶上,从一度受质疑逐渐显出其独有的优势,这也是大兆瓦、平价时代降本下风电的探索与创新。
行业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技术创新,降本推动,2022年海陆风电均直面平价,风机技术路线未来格局如何?
·微利时代 风机价格屡创新低
2021年,我国陆上风电正式步入平价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降本压力下,整机市场迎来了大幅降价,风机价格普遍低于3000元/kW。今年9月,中广核云南曲靖市两大风电场机组采购开标,以双馈发电机为主打产品的电气风电,报价低至1880元/千瓦;
10月,龙源电力甘肃洁源风电有限责任公司七墩滩20万千瓦项目公示,最终金风科技中标风机价格约2187元/kW,创下当时直驱风机最低中标价格纪录,这也是首次低于双馈风机。
近日8家整机商竞标甘肃玉门麻黄滩第一风电场C区200MW风电项目,最低投标报价2300元/kW,扣除塔筒价格,风机价格约在1800-1900元/kW左右,再破行业低价!明阳智能预中标价57940万元,折合单价2897元/kW(自2009年起,明阳智能坚持走半直驱路线已经12年)。
市场价格竞争仍在持续。据悉,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开标的情况趋势已较为明朗,双馈风机降价幅度大于直驱风机,以双馈机型为主的整机商平均风机报价已从去年4400元/千瓦下降至2200元/千瓦左右,基本腰斩,而同等情况下直驱风机则通常每千瓦高出两三百元。
同时也应看到,风力发电机组属于大型高精度、高价值运转的重工设备,齿轮箱是其中易过载和损坏率较高的部件之一,直驱风机免去齿轮箱,从而减少了传动环节的损耗及运维成本,但与双馈风机相比,在同等容量下体积相对较大,吊装运输成本相对更高。
出于降本增效的考量,机组大型化发展,体积与重量还在不断增加。主机价格下降,原材料等成本却猛涨,双向压力倒逼技术创新变革。
半直驱风机则兼顾有二者的特点,从结构上说,半直驱与双馈类似,在直驱的基础上增加了齿轮箱,通过较低转速降低运行期间齿轮箱的损耗。同时目前研究中的无主轴结构还具有与直驱相似的外形。简而言之,机械传动部分类似双馈,电气传动部分类似直驱。
此外,为了减轻机舱的重量,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多为紧凑型机型,也减少了风机每单位千瓦原材料的用量,降低了风机重量和体积。
·三分天下——市场需求说了算
直驱与双馈技术路线,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双馈机型由于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占据主要优势,全球约60%以上的在役机型为双馈,国内也以双馈为主,这也证明了双馈风机的可靠性。
直驱风机不含齿轮箱,不存在漏油风险。某位不具名业内人士表示,但考虑到平价,直驱风机的成本和制造难度问题,这些都是致命的缺陷。且随着机型容量增大,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用量比例增大,尺寸规格扩大,直驱在大容量的发展道路上似乎遇到了困难。平价低风速地区,目前的直驱技术还无法把成本做到盈利水平。
随市场而动,海陆风机大型化是必然发展趋势,陆上6.X、7.XMW,海上10MW+风机在2021年开始不断涌现。同时,不少整机商提出了“海陆同款”的产品推广路线。
大兆瓦风机趋势下,配套设备增大,运输难度增大等等。成本倒逼和可靠性的要求,给传统技术路线带来了挑战。
双馈、直驱两种主流路线之外,在大型化和平价降本需求下,半直驱机型受到市场进一步青睐,迎来了春天。半直驱、“风电+”、零碳...从一年一度的风能展我们可窥探出风电未来发展趋势,研发的新机型中半直驱字眼频现。
据统计,2021北京风能展期间,我国各大主流整机商推出50款新机型,其中国产直驱风机的“老大哥”——金风科技也一次性推出了16款中速永磁风机,机组详情如下:
CWP2021整机商最新发布机型统计
目前趋势来看,双馈机组已基本退出了海上风电领域,与直驱路线相比,半直驱优势明显:轻量化、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某齿轮箱企业人士表示,半直驱也是全球风电发展大势,且中国半直驱发展速度及占比将超过全球。据Wood Mac预测,到2029年半直驱(中速传动)机组在全球海陆风电市场的占有率将分别达到34%、45%,甚至有可能坐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第二把交椅”。
·未来已来 唯有不断突破
据了解,国内排名靠前的整机商,大多数在评估是否转向或添加半直驱技术路线,第三势力正在迎头赶上。半直驱技术,兼顾直驱的高稳定性和双馈的低成本优势,更适应机组大型化和海上风电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海上风电整机商布局来看,半直驱已经是较为主流的技术路径。对于陆上风电来说,技术都在持续突破,未来估计是直驱、双馈以及半直驱等技术路径互相竞争,同台竞技。
“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成为主力军。风电平价大基地、风电下乡、海上风电...无论未来何种增量市场,更高的发电量和高可靠性、相对更低的成本都是业内最为关注的点。
技术基因是核心竞争力,风电对于更低的度电成本还在不断探索。未来已来,谁将引领尚未可知。